有漏尿問題卻不好意思就醫?小心造成反覆感染!53歲停經張女士,已生2個小孩,常在倒垃圾、提重物、打噴嚏、大笑時,尿液都會不自主漏出,嬰兒副食品晚上還常需起床上廁所而睡不好,外出也動不動就找廁所,每天用衛生棉,還是怕褲子濕掉讓別人聞到異味而改穿紙尿褲,卻因悶熱導致陰部反覆感染發癢。醫師提醒,遇到漏尿問題,要尋求正確診斷,以免引起其他併發症。
收治該病患,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黃文貞表示,進一步安排骨盆檢查,發現張女士有陰道壁萎縮的現象,經討論後,決定施以「尿道中段懸吊手術」,將高科技人造纖維網帶植入中斷尿道下組織,利用利用網帶的纖維空隙與尿道旁組織產生鑲嵌作用,強化恥骨尿道韌帶,達到治療尿失禁的效果,而張女士的漏尿問題,也在術後順利解決。
黃文貞表示,尿失禁區分為「急性」或「長期性」,急性的漏尿若出現頻尿、解尿疼痛、尿量減少,大多與下泌尿道感染有關;持續3個月以上的長期性漏尿,常見原因大多是壓力性尿失禁和膀胱過動症,多與生產或停經後的骨盆機能寶寶粥障礙有關。另外,骨盆器官支撐能力缺乏的壓力性尿失禁,容易發生於咳嗽、打噴嚏、跑步等腹壓上升時;膀胱逼尿肌不穩定的膀胱過動症,容易導致尿道控制能力降低,有尿急迫感。
爸爸媽媽要把吃飯的主權還給孩子,讓他決定吃什麼,吃多少,千萬不要把一盤滿滿的食物放在孩子面前,這樣寶寶的壓力會很大,尤其如果要求他要吃光光。我有個小撇步是可以給寶寶一個很大的盤子,上面放很少的菜,然後孩子會開始挑他喜歡的東西吃,一面挑一面吃,到最後他會有成就感地吃光光。而且用這個方法,可以很容易測試出寶寶對食物種類的好惡。對於孩子不喜歡的食物,可以想辦法把它打爛,藏在其他食物裡面,讓他看不出來這是什麼東西,或者盡量尋找可替代品。例如他不喜歡吃青菜,就可找水果替代,沒有必要非吃哪個東西不可。另外等他心情好的時候,再讓他再試試,如果孩子不喜歡某樣食物,等哪一天他玩得很 High 時,也許突然間就覺得這東西沒那麼討厭。反正不要心急,一般孩子從不喜歡到喜歡,大概要試三十次以上。有專家研究是,爸媽如果吃東西很開心,孩子就會覺得吃東西很開心,基本上吃飯時不要太嚴肅,這真的比你在準備食物時的各種巧思來得重要。總而言之,吃飯的心情要輕鬆愉快,準備副食品的量沒吃完也沒關係,絕對不要強迫餵食,一定要讓孩子享受吃東西的樂趣。
黃文貞也表示,急性尿失禁寶寶副食品需要驗尿找出感染原因,但服用適合的抗生素就可以治療。長期性的患者,如「膀胱過動症」大多能以藥物或膀胱自我訓練獲得改善;更年期婦女常見的「壓力性尿失禁」醫師會視漏尿多寡、頻率,與對患者生活品質的困擾,判斷漏尿的嚴重程度,安排骨盆檢查、尿動力學等檢查,若為輕微的漏尿可藉由持續的「凱格爾運動」獲得症狀的控制,嚴重漏尿患者,則可考慮手術治療。
黃文貞提醒,婦女朋友遇到漏尿問題千萬不要排斥就醫,其實大多數「壓力性尿失禁」都可以治療,建議有漏尿症狀的人,千萬不要過度運動、用力及憋尿,應尋求醫師協助,以免導致其他併發症。
寶貝在四個月大左右就會開始接觸副食品了,嬰兒副食品主要的功能是讓孩子學習咀嚼固體(solid)食物,它並不是嬰兒”主要”的營養來源(輔食),而在這段練習時間吃的食物,在台灣一般就稱作「副食品」,添加副食品(加固)這樣的訓練是可以讓孩子斷奶(離乳食)後能有進食的能力,持續攝取養份。香港說是”糊仔”、吃副食品叫做”加固”,英文一般稱為”solid food”,日本叫做”離乳食”,副食品可以幫助寶寶的口腔發展,對於進食、咀嚼、語言能力發展都息息相關,補充營養來源、了解寶貝對什麼食物過敏,當然更重要就是讓寶貝體驗食物的美味,每一種食物都是寶貝的新體驗,就算沒有任何調味也跟奶不同,另外副食品一般包含”穀物“、”蔬菜“、”水果“以及”肉類“等等。開始嘗試副食品的第一階段在台灣普遍都是以粥上面的米湯開始,歐美有些父母則是從水果汁開始。重點要配合不同的成長階段,給予適合的大小、硬度的食物。